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取得教育实效的有效手段和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传媒学院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多举措夯实课堂主阵地,提升水平促质量。
学院组织教务科全体教师天天查课、督教师、促课堂,发现问题直接公布在学院群里并当天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要求教师们要走下课堂、管理课堂,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等现象用“幽默化”的方式第一时间处理。让课堂“活”、“动”起来。通过督、查、改的方式,传媒学院课堂内教师和学生们的互动多起来了学生们更加融入课堂中。
学院针对新进教师较多科研申报情况较弱的情况,组织学科带头人高有祥教授结合自己申报的省级教改给新进教师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教改项目与科研项目的区别,教改项目选题、申报书的写作、开题、中期和结题全流程进行讲解,结合具体的申报案例,详细分析,指导性很强,很务实,并围绕教学改革总结了“选题合理是前提、文献研究是基础、实施方案是关键”的心得体会和具体做法。其中,王教授还针对如何填好项目申报书逐项进行分析阐述,包括封面设计、选题命名、正文填写、项目依据、已有研究及改革基础、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等内容。
学院针对实践教学场地扩充的问题向学校进行申请,在原有的6个实验室的基础上,现正招标建设多功能数字影音制作室、多功能影棚和全媒体虚拟仿真实验室。从源头解决师生实践教学的问题。学院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们一手抓“站稳”讲台一手抓“项目”。学院师生与喜马拉雅、澎湃新闻、阿里钉钉都有合作的项目,如王胜老师在澎湃新闻中有一档“声音记录片”的节目,他带着学生们一起选题、采访、编辑、发表。让学生真正“与媒体”无缝衔接。爱上这个专业,这个职业。
院长张西静表示:课堂教育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重形式更应重内容。课堂教育不仅能影响一个人的一时一段,实际上也会深刻影响人的一生。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介质已发生质的改变,对传统课堂教育的信息传递模式、思维理念、组织形式等带来挑战,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到使教育课堂更加多元化、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上来。但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求“变”的同时,对通过课堂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初心不能变,无论技术怎么改进,“内容为王”不能丢。我们不能一边喊“教育不抓不行”、一边又认为“教育虚空无用”,更不能仅追求形式的新颖、手段的先进,而不注重完善课堂施教内容。课堂教育依旧是当下教育的主渠道,必须牢牢抓住用好。首先应强化阵地意识。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课堂就是“思想阵地”,教育者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带头做到政治强、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科学确立目标引领,不能让“三尺讲台”有杂音。其次应确立开放理念。课堂看似是封闭的,实则是高度开放的领域,开放融合是时代所趋。必须善于吐故纳新、借力搭车、取长补短,切实把该讲的讲到位、该用的用起来,盘活各种教育资源,增强课堂教育的时代感和感召力。还需要秉持问题导向。课堂教育既要循着问题去,也要注重解答问题,多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注入式等教学模式,把事实与道理一条条讲清楚,着力改变“旧、散、虚、缺、浅”的状况,让课堂真正成为增长见识、解决问题、使人受益的平台阵地。
我校目前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是学院发展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基础,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坚守教育初心,承担育人使命,找准自身差距,抓实课堂教学。依托高等教育改革、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等项目,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打造“金课”,淘汰“水课”,争取教师队伍中涌现出更多的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