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建构起了“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以党建成果助推课程思政深入开展,使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共进、相得益彰,实现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双线推进、一体融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高政治站位,明确目标任务。传媒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基层党组织力量。
强化顶层设计,做好谋篇布局。传媒学院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切实发挥学院党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构建起了以“学院党委+党支部+教师”的“三级联动”“逐层引领”为模式的组织领导体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办牵头抓总,团总支协同联动,党支部与教研室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聚焦“全面发展”、突出“传道授业解惑”、着眼“立德树人”,统筹推进,务求实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课程思政“主力军”。通过全体教职工大会、支部“三会一课”、教研室集体学习以及教师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激发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激情和热情。与教师们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年度师德考核,进一步约束和规范教师言行。
夯实课堂教学基础,坚守课程思政“主渠道”。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政治理论学习为抓手,组织开展集中学习、专家宣讲、个人自学和分享心得体会等多平台、多层次的学习教育活动,提升教师政治理论水平。组织教研室以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沙龙,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能力。
推进课程建设,筑牢课程思政“主阵地”。传媒学院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课程建设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有效途径,打造《传播学概论》《新闻学原理》等课程思政特色品牌课程。党员教师樊水科结合自己讲授的《新闻评论》课程,开通“水哥写作课”公众号,将当下的社会问题布置成作业,经过修改后发至公众号内,得到了师生一片好评。
在实践课程中,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党员教师们带着学生们在蓝田鲍旗寨村围绕着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方面开展拍摄活动,得到当地政府、兄弟院校的好评。通过实地的拍摄,让思政元素无形见有形的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
学生在蓝田焦岱街卫生室进行拍摄活动
教工党支部结合专业方向,积极申报“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和教研项目,2022年申报课程思政课7项,不断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向纵深发展。2022年教工第二党支部成功申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
育人模式结硕果,立德树人显成效。传媒学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党建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效果明显,成果丰硕。大学生在学术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