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6日传媒学院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202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顺利进行。
本次答辩为期2天,3个专业,共12组,每个专业4小组,每组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担任答辩组组长,成员由校内骨干教师、校外行业专家和授课教师共同组成。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参与答辩的校外企业专家有: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柴效锋,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六套节目总监频道意识形态办公室主任张晨,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专职编委傅明霞,新浪陕西运营总监、资深媒体人亓国。
广播电视编导论专业参与答辩的校外行业专家有喜马拉雅产教融合特聘导师、西部电影频道特聘艺术指导朱丹,西安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王明光,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雷小英。
新闻学专业参与答辩的校外行业专家有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记者于忠虎,西安广播电视台记者丁蓓,陕西广播电视台节目制片人赵彩霞等。
传媒学院自2016年启动毕业设计改革项目,迄今已历7年。经过5个月来各教研室的积极配合及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毕业设计前期的选题、开题指导、作品初审及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均有条不紊按期完成。每位同学和导师从论文开题到中期检查、最终论文审查、论文盲评等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和心血,毕业生们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H5、实物等方式展示了新媒体运营、电视纪实节目、交互媒体设计等不同类型毕业设计作品。同学们通过ppt展示,从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作品思路、作品形式及内容等方面对毕业设计进行阐述,展示其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答辩老师针对同学们在毕业设计与作品阐述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毕业设计写作的规范性、创新性,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给予了专业的点评,帮助同学们明确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对所用相关知识技能的理解。
答辩专家中,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六套节目总监张晨老师高度肯定了学院在毕业设计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及取得的成效,尤其是把做毕业设计当做毕业论文一部分的模式,比如网页、视频,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的技能拓展,这种培养模式比单纯写一个论文要实用得多。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有少数学生重视度不够,作品敷衍潦草,他建议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信心和斗志。
曾荣获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编辑银奖、版面铜奖的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专职编委傅明霞老师谈到,毕设作品、毕设报告中展现了学子们大学课堂的扎实理论基础以及驾驭各种题材作品的实力,尤其在融合报道中,学子们踏踏实实带着新闻走进生活,通过观察、体验、采访、数据分析等方式贴呈现出一部部优秀的新闻、宣传作品,值得点赞。选题上更是贴近热点,贴近生活,尤其是大学生们通过走访、采访,走近中国传统文化,走近今天的中国文化,感受文化自信、展示文化自信,立意高远。
传媒学院院长助理沈忠杰谈到,为做好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学院曾召开过多次答辩工作预备会议,制定了《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和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范》进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所有本科毕业生全部参加答辩。答辩组对学生的毕业作品综合成绩进行初步评定后,学院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审定最终成绩。
此外本次毕业答辩专门设置大二、大三年级答辩观摩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0级学生马浩男谈到:论文答辩是一个让自己增长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学长们新闻性很强,将媒体人的核心已经融入到思维里去了,能够从小角度发现新闻事件,从而去展现大问题,关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农业、民生、社会均有。创新性也通过交互媒介设计、电视新闻专题作品中有所体现。收获到更多更好的知识以技巧。学院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答辩过程,全面了解毕业答辩相关环节,更有效地帮助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业发展方向。
院长张西静表示,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毕业生大学四年内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工作能力的进一步强化。学院多元化毕业设计已经开展了6年,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取得了多项成果。2023届毕业设计,学院从暑假开始就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商讨方案,鼓励学生将毕业设计与专业综合实习相结合,校媒(企)协同,共同指导,共同评阅。特别是毕业答辩,邀请业界专家评委,是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与行业、实践结合的一次真正检验。
据悉,学院各专业教师分别听取了行业专家评委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认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予以消化吸收。毕业设计改革在学院前六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作品形式,丰富作品内涵,提升作品质量,彰显传媒学院理论、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学生的就业和终身职业发展为导向,继续加大媒体(企业)导师入驻校园教学实践的力度,全面实现毕业设计的双导师制,即一个学生两个指导老师,一个来自院内专业课教师,一个来自媒体业界教师,共同跟踪指导学生作品的全过程。让理论与实践碰撞,最大程度激发同学们的操作与设计能力,以达到培养新时代新闻与传播全能型人才的育人效果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