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常永喜
我们多劳作一点,乡里的娃就少受点苦
“过去我们拿着这么粗的镐,顶着那个太阳在这里,种洋芋。冬天雪下得这么厚的时候,我们也要出来,怕干少了,怕白干了。”常永喜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过去的场景。我们注视着常永喜的双手,看到了过去的不易与农民的坚忍。
2023年6月10号下午,为了深入基层,了解乡村基础情况,将理论反馈于实践,我们来到了甘泉县刘庄常氏小番茄种植基地。整个基地环境干净整洁,道路平整宽敞,标识醒目清晰。黑色的大棚覆盖在一株株小番茄上,棚内设备齐全的自动化种植系统正在运作,智能灌溉系统为小番茄提供了最舒适的生长环境。务农人员通过对于终端设备的使用与控制,即时监控着小番茄的生长状况,随时调整生长环境。
乡村要振兴|政地齐聚力
在这里,我们采访到了一位当地的老人,常永喜。这位60岁农民的身材并不高大,手臂上青筋布满,但由于多年在田间劳作,他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似乎和土地融为了一体。他的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显得粗糙暗沉。他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但依然炯炯有神,透着一股坚毅与执着。他穿着一件白色的格子的衬衫和一条黑色的长裤,黄土和灰尘附着在他的鞋上,脏但不旧。他的双手粗糙暗沉,青筋暴起。他的指甲边缘还沾着泥土,黑色顺着他的指甲,蔓延在每一条纹路上,日复一日的劳作在常永喜的手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当他发现我们在看着他的手时,他说,“这都不算什么,原来比这苦,比这累。”说完后,常永喜笑了笑,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和对土地的热爱。他的粗糙的双手,却是他与土地最真实的连接。
当我们问到常爷爷,一般什么时候会休息,给自己放个假的时候,常永喜摆了摆手,说“没有休假。只要地上长东西,我们就会来干活。”当我们问到,这里原先只是一块干裂的黄土地,现在却建立起来了一个规模这么大的种植基地,政府给予了你们什么帮助的时候。常永喜语速变快,逐渐激动起来。他说,“政府的帮助可大了,我们没有钱,政府就帮我们借钱。一个棚,政府出了十几二十万,个人只要出三万。”政府给农民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从建设到销售,都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方式与渠道。
据悉,新华社11月21日报道: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将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主要从三方面发力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其中一方面便是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考虑财力可持续性和农民可接受度,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
甘泉县刘庄常氏小番茄种植基地的建设保障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据常永喜说,吃饱饭已经不成问题了,相比过去,现在的条件太好了。我们观察到,常永喜的衣服与过去的农民相比,没有鞋子的磨损,没有破旧的衣裤,这一身得体的衣服也是当地产业建设成就的最好证明。
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也就没有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地方人民的努力,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张无用的白纸。
亲情如甘泉|滴滴沁人心
当我们提到孩子时,泪水在常永喜的眼眶里打转,始终没有滴下。他说,“原来穷怕了,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孩子。我们现在还在这里干活,就是能给孩子们减轻一点负担就减轻一点负担。”常永喜笑着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孩子,他说他的孩子都已经成家了,儿子在甘泉电信工作,女儿在网上经营着自己的店铺。常永喜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不想要孩子们和他们那一辈一样过苦日子。常永喜伸出了自己的手,抹去了眼角的泪花,眼泪消失在常永喜的食指上,溶解在黑色的纹路之中。
只是跟常永喜简单的交流,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乡村之中特有的情怀。他们顽强坚韧,在过去,即使是面对一毛不拔的大地,也要在上面开拓出生机;他们热情,在采访过程中,常永喜拿出了自己种植的小番茄给我们品尝,认认真真地配合着我们完成了采访;他们奉献,他们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意苦了孩子,他们将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大地,用自己的力量,浇灌出下一代的未来。
相较于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现代社会仿佛失去了什么。从可以听取蛙声一片的稻田,到车辆川流不息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被城市的高墙隔开,我们的情感网络变得越来越脆弱。乡村振兴,振兴的不只是产业,还有文化与情感。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亲情都是沁人心脾的一泓甘泉。最朴实的奉献往往最打动人。
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向
采访结束后,常永喜黝黑的双手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常永喜和老伴用自己的双手托举起了他们的小家,甘泉县刘庄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托举起了全村的希望。这不只是一双黝黑的手,而是千千万万黝黑的手共同努力的结果。
近年来,甘泉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为先”的乡村人才战略,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围绕打造全省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示范县目标,抓好“培育培训、人才下乡、服务保障”关键“三步”,不断盘活乡村人才振兴“棋局”,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甘泉县始终将人才作为发展的最主要资源,针对乡村人才稀缺问题,统筹各行业领域资源,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乡村振兴需要的不只是村民们的双手,更离不开的还有社会各界的帮扶之手。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每一个人执笔书写。乡村振兴不只是一个村子的事,更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举起我们的双手,投入其中。新时代的国人应将个人努力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紧跟时代,以己之心花,奉灼灼之国华。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在无不成。散落的星光永远成不了星河的灿烂,孤立的山峰永远不如山川的壮阔。一双手可能会被现实的荆棘所打败,但一双双手的前赴后继,一定能在发展之路上披荆斩棘。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份平凡之力的交融与汇聚,离不开“小我”之微光照亮“大我”之煌煌,共同描绘出新时代的灿烂烟火!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看到,无数在黄土地上,如同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日日夜夜耕耘的劳动者,我们更要看到无数深入基层的干部,以岁月为碑坚守在岗位上的他们。常永喜和小番茄种植基地就是对于我们最好的诠释,在这次乡村振兴的实地采访调查中,我们要汲取乡村人民所秉承的精神与力量,让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主动地积极书写出一段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的正确答案。我们要肩负起传媒人的使命,用自己的行动,投入时代之中。以青春之音符,共谱时代之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