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029-85628025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省级一流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实践成果展(六)

发布时间:2023-06-29 浏览量: 作者:

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

山花烂漫暗香浮动,旅游业复苏春潮涌动。雪地讲话遗址、东沟亲子露营基地、农光互补产业园、雨岔大峡谷……每一个旅游休闲经典都成为游客的打卡地。

甘泉县激活当地特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借助文旅IP为当地农民开辟出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

农光互补

把农业观光玩出新花样

“光伏是一项稳定长效产业,既清洁环保,又可持续,既能帮助脱贫户稳定增收,又能促进乡村善治,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到光伏产业园,甘泉县道镇纸房村党支部书记贾错文一脸骄傲。

坐落在纸房村的光伏电站总投资1.4亿元,由甘泉县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其中县政府出资10%。电站每年为15个关联村分配收益资金240万元,设计年上网电量3000万千瓦时,可实现年发电收入2600万元。5年来共为关联的15个村800户脱贫户,开发公益性岗位1004个,发放工资627万元,并为群众发展产业、完善村级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光伏产业园采用光伏板,减少污染,合理利用光照,促进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是甘泉县的标签,不仅可以当成一个旅游景区,同时增收的产业也可以进行售卖。近年来,甘泉县充分利用纸房村光照资源充足、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因地制宜,紧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一排排深蓝色光伏面板,成为了村民的“阳光银行”,源源不断地为群众增收送来“阳光福利”。不仅如此,村上还充分利用光伏支架下部的闲置土地,发展香菇养殖业,持续促进群众增收,“光伏+农业”照亮了群众的小康路。

光伏采用三产融合实现联合发展,充分与雪地讲话红色资源相结合,成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乡村振兴发展创造新模式,政企联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甘泉县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优势以及光照充足优势,抢抓国家扶贫机遇,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如今,纸房村共有农户325户935人,其中脱贫人口26户88人,耕地面积7220亩,土地资源丰富但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一直制约着该村发展。电站建成带动纸房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关联村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较2017年增加了7430元,增幅为109.3%。

光伏产业不仅是单单一个产业,而且与当地红色资源相结合,利用文旅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甘泉大峡谷

饱了眼福富了村民

夏日炎炎,甘泉大峡谷气候凉爽,游人如织。

甘泉大峡谷已成为陕西北线旅游环线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大峡谷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64.85万人次,实现旅游

综合收入2.6亿元,旅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甘泉大峡谷内卖水果王阿姨告诉记者:“我家就离这个大峡谷不远,每天把自家的果子摘出来拿到这来卖,来往的游客特别多,果子能卖不少价钱。”

景区内的行政村鼓励村民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产业,实现了农民、集体经济增收,全村人居、旅游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张阿姨看准了这个商机在景区门口摆起了面摊:“每天主要就是做些面皮拉到景区外面来卖,一碗10块钱,旺季游客多的时候每天都能赚个300多块钱,卖完就回去休息,过的日子比之前好些了。”

近年来,甘泉县委、县政府依托生态环境优美、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的禀赋,充分发挥“中国天然氧吧”“省级园林县城”金字招牌,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对甘泉大峡谷坚持“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利用”的发展原则,确定了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定位,打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水稻+

拓宽农村致富路

道镇东沟村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但近十年来,由于人口外流、种植成本等原因,道镇东沟村水稻种植逐渐被玉米种植所替代。2022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加之农旅融合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恢复水稻种植正当时。

田园综合体项目总经理上官重越介绍:“我身后这一百二十亩土地,雇佣了四个人插秧,如果放在原来的情况下,这四个人需要一百天左右的工费,我现在三天就可以完成,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和成本预算。”

甘泉县道镇五里桥村村委主任陈润生谈到:“将以点带面,加大水稻的种植规模,同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来对种植户进行全面培养,以提升水稻的质量;借助当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露营场地,大力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等产业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从而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东沟村共发展种植水稻120亩,预计每年可促进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同时,东沟村区位优势突出,紧邻劳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有雪地讲话旧址,区位优势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发展观光水稻种植基地、丰富村区全域旅游内容提供了支撑。雪地讲话旧址能够吸引更多的红色文化爱好者,这些流量也将带到水稻种植基地,增加经济收入。

同时,水稻种植基地正在搭建乡村旅游项目,走进水稻种植基地,正在搭建的露营基地映入眼帘。据介绍,当地在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同时也与旅游业紧密结合,预计在今年水稻成熟时,将在基地开展乡村音乐节,吸引周围的流量,发展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

激活红色资源

打造研学品牌

近年来,甘泉县道镇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解放思想、科学规划、不断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成果显著。

道镇镇长高兴说“纸房村与群众签订资产入股合同,从第四年开始每孔窑洞按1000元租金进行合作”。

通过多方努力,积极争项争资。道镇政府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庄及群众8座院落33孔窑洞进行全面改造,并根据景区用途需要,建成了培训中心、餐饮区、民俗区和甘泉府村川历史文化展览馆等。现如今,甘泉县道镇象鼻子湾雪地讲话旧址即将成为集吃、住、体验、培训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区,部分项目向游客开放,最终发挥红色资源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

脱贫攻坚结束后,纸房村抢抓乡村振兴、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机遇,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建起了“学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致富“双增双收”。

“只有不断奋斗,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象鼻子湾村驻村干部高骥威说,目前全村已经整村脱贫,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900元,村里还种有1700亩山地苹果,300多亩朝天椒,“老乡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雪地讲话”遗产,就是纸房村群众永久致富的资本,他们的窑洞、院落、道路、土地等是他们持续发展的资产。

甘泉县道镇党委书记宋飞告诉我们,“项目建成后,届时可提供餐饮服务等就业岗位30余个,预计年收入600万元,盈利200-300万元,分红80万元。”目前已接待各类研学、社会实践等团队6000余人。

文旅已成为甘泉经济转型、厚积薄发的朝阳产业。甘泉正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惠民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围绕打造“世界级丹霞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与全域旅游相协同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农业、商贸等领域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陕北生态康养旅游先行区,提高旅游竞争力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甘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Copyright © 2020 Xij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2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