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029-85628025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省级一流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训》实践成果展(八)农村养老在进步,守护老人的“夕阳人生”

发布时间:2023-07-11 浏览量: 作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实问题,多地积极探索。在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东沟村,民政部门、地方政府和各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谋划推动落实,实实在在让每一个农村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谱写"乡村幸福"曲目,激活乡村新活力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总对第一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工程的灵魂和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乡土文化之美。基层政府面对乡村老龄化的问题,也提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面对村内留守老人的问题实现让幸福生活“看得见,摸得着。”

深入东沟村了解到,东沟村基本都是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村内老人的生活问题可以自给自足保障。但农忙闲暇之余,老人的休闲时光如何保障?村政府有何具体的措施?

根据走访村支部得知,“现在,我们每个村子中都建有幸福院,就是给这些老年人活动,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到这个幸福院内坐着吃饭,可以下下象棋、聊聊天。”

“幸福院”项目建成之后,可以有效解决乡域内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的后顾之忧,真正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丰富与发展老年人的晚年农村生活,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在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之际,村内的基层村支部会组织干部带上米、面等节日礼品,春节还会送上春联到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家中看望,让村中的老人感受到村里温暖的氛围,以实际行动关爱老年人,了解他们生活所需和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嘱咐他们冬天注意身体保暖,特别要做好平时的防护措施,群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乡村文化服务薄弱是目前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主要短板,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既需要资金支持也需要理念更新。乡村文化振兴要想获得实效,归根结底需要人民群众在实践参与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许多村民坐在一起拉家常,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我们过去采访问题是,当地居民也是热情回答,当问到饭后有什么活动时,村民回答“就坐在这晒晒太阳,聊聊天什么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下足功夫,立足实情、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以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谱写“乡村幸福”曲目,不单单要靠经济设施建设的发展,也要依靠基层干部队伍与群众深入交流,真正做到“了解全面,工作全面,温暖全面。”不漏下任何一位老人,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为在外务工的子女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同激活乡村新活力。

移动“小商店”保障农村老人基本生活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西南部的东沟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人村”。除了外出打工的人之外,还因为村里没有小学,很多父母陪着孩子外出上学,导致村里的村民大多为老人。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现实,如何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成为首要讨论的重要问题。

“一些老人腿脚不便,村子里的小商店又不卖菜,所以才开车来卖这些东西。”流动车车主向我们介绍到。

每天上午十点左右,东沟村就迎来了流动“小商店”。这辆不起眼的小货车上塞满了新鲜蔬菜,莴苣、西红柿、洋葱、蒜黄、大葱……几十种蔬菜摆放的井井有条。除了蔬菜还有很多基本的生活用品,牙刷、牙膏、毛巾、洗发露、沐浴露都被整整齐齐的摆放在车上。馒头、挂面等当地居民常吃的食物也会售出。这辆车虽不大,但如同一个小商店一样容纳了很多必需的生活物品。

“我今年九十岁了,儿女都出去陪孙子读书了,我住不惯城里,就一直在村里自己生活。”东沟村里的王奶奶和我们说道。“前几年身体好还可以去地里收收菜,这两年身体不行啦。还好有这种车子,我儿子给老板发个信息老板就给我送来。”王奶奶用手指了指今天才刚刚送来的新鲜蔬菜。

根据移动车车主介绍,这村里有许多像王奶奶一样腿脚不便的老人,在他来村子前老人的子女们都会提前给他发消息让他帮忙带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在被问到是否收配送费时他笑着摆摆手道:“这怎么能收钱呢。反正我平时也要来这跑车,就顺路的事。”

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洗漱后开车到当地县城里的菜市场挑选新鲜的菜品,再把蔬菜水果搬上车,接着去到批发市场采购饮料、调料、牙膏等生活用品。八点多,在忙完这一系列的流程后,流动车车主开上车去往镇里的几个村子。路线是固定的,村子里的村民和车主都已经熟悉了,送完提前预定好的菜品后,他会把车停在村中心,等待村民们的采购。

很多村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移动车不仅货物齐全而且价格合适,菜品新鲜。不仅解决了村里买菜难的问题,有时需要一些东西还能发微信让老板从县城里帮忙带过来。

据了解,东沟村目前大概有三四辆移动车在村里售卖东西,每辆车到达的时间不同,能在不同程度上保障村里老人的生活需求。镇政府和村政府也表示,他们会监督和管理好移动车,让村里老人更方便、更安全的生活在东沟村,全面保障老人的生活安全。

当好村民的“健康管家”

今天采访到延安市甘泉县东沟村的一位“老者”,他是一名乡村医生,在我们采访时他的身上还拔着火罐为自己治病,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乡村医疗从过去到现在的改变,也透过这位老者看到了一个国家对基层医疗的保障与改变。

乡村医生是村民的“健康守门人”。目前,我国有70多万名乡村医生坚守在基层,他们承担着广大农村地区医疗照护和公共卫生的艰巨任务,也是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力量。而我们看到这位东沟村的乡村医生曾经的工作台账:一个普通行政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达数百人,一年4次的慢病随访,有时还需翻山越岭。他才能安心、专心工作,才能进一步筑牢基层健康防线。

从老者口中我们了解到,过去,乡村医生背着药箱、听诊器走村串户看病。如今,东沟村在2017年4月17日建设了新的卫生院,这让乡村用上了现代化医疗设备。让更多先进设备下沉乡村,有助于提高诊治效率,让村民享受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也帮助村医减少数据填报等事务性工作,将更多精力用于诊疗。

从前,在村卫生室看病,医保报销结算流程较为繁琐,一些村民因为嫌麻烦而延误就医。如今,电子病历日益普及,村级就医医保报销更加顺畅。在东沟村开设新卫生院,推动直接结算,极大便利了农村老弱病残患者,帮助他们实现“小病不出村”。这也提示我们:医疗服务不只体现在诊疗过程中,也包含预约、缴费等环节。为就医创造更多便利条件,才能让群众看病更省心。

我们还了解到在东沟村的卫生院里到目前为止建设还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医疗技术人才配备不齐,人员结构不合理。二、硬件条件存在问题。现有设备陈旧、老化;医疗设备匮乏;医疗设各使用效率低;药物种类少具配送不及时。三、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共享力差,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受限,运作效率低,实际发挥作用小。四、基层医疗监管制度不完善。

在东沟村,卫生院人才匮乏、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在疫情期间因病人太多卫生院忙不过来,大家都会去老者那里看病,卫生院仍需要引进人才。卫生院经验不足,稍微复杂的疾病只能上报给上级医院,“越不敢看病,就越不会看病,村卫生室就越无人问津”。由此可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势在必行。如今,很多地方实行乡村医生“县招乡管村用”,发挥紧密型医共体优势,让县乡医院的技术储备成为村医提升本领的“后援粮草”。乡村医生通过业务培训、跟班实习,对于早期中风等过去容易漏诊误诊的常见病更能做到心里有数、手上有招。同时,从村医入编、落实“五险一金”,到增加生活补助、发放年终考核奖励,不断提高待遇水平,拓宽职业发展路径,才能为乡村医生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做好工作。

敬佑生命,大爱无疆。时下,不少乡村医生成为“家庭医生”,将医疗服务送到村民家中,切实守护村民健康,大力补齐乡村医疗短板,实现乡村医生“业务有人教、工作有保障、发展有奔头”,就能为农民群众配备更多优秀“健康管家”,让健康乡村建设的前景更加可期。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Copyright © 2020 Xij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2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