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热线:029-85628025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沈浩:破晓媒体融合新时代,共塑新闻传播未来

发布时间:2024-06-26 浏览量: 作者:

2024年6月22至23日,西京学院联合多家媒体机构单位,在西安举办第五届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主题聚焦于“智媒未央,生成力量”,探讨生成式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与智能媒体最新进展。

沈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首席科学家,国家舆情实验室执行主任,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副会长。拥有三十多年统计和数据分析经验,擅长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复杂网络分析、空间网络分析、数据可视化、舆情分析和社会计算等研究。具备深厚的数据科学背景,专长覆盖大数据、AI、复杂网络等多个前沿领域。此次论坛上他发表了《AIGC趋势与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演讲,分享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趋势及其对媒体融合的深刻影响。

在这个信息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媒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挑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沈浩,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前瞻的行业洞察,成为了引领这场变革的先行者。在此次专访中,沈浩就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路径、大数据精准推送的双刃剑效应,以及虚拟主播与数字记者的未来角色等热点问题,给出了独到见解和深刻分析。

拥抱技术:传统媒体的必经之路

当被问及传统媒体如何在AIGC技术引领的媒体融合潮流中转型升级时,沈浩明确指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否”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关乎“如何”的实践命题。他强调,AIGC带来的完全是颠覆性、革命性的改变,传统新闻传播学领域必须积极拥抱新技术。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再到AIGC,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彻底改变了传媒产业的面貌。沈浩也在倡导“新文科”和“新工科”的教育理念,主张将人文学科的深厚底蕴与工程技术的实用技能紧密结合,培养能够在未来媒体生态中游刃有余的多元化人才。

专业性与权威性:在平民化创作中更显价值

沈浩同时也关注着非专业人士创作内容的普及,他认为虽然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兴起让“人人都是传者”,但真正具有传播影响力的往往是PGC(专业生成内容)内容。少数具有传播性质的个体,在它慢慢发展到有足够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时候,也就会变成PGC,尤其是那些由专业团队或关键意见领袖(KOL)产出的作品。这表明专业性和权威性并未因技术的民主化而消失,反而在新的传播生态中更加凸显其价值。

信息茧房:主动拓展,提升素养

针对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推送可能导致信息茧房的现象,沈浩为大家发出提醒:虽然技术提供了个性化推荐,让用户享受定制化内容,但同时也应主动拓宽视野,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寻求信息的多样性和广度。同时,面对类似于大数据杀熟这样的恶意推荐,监管机制和算法伦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确保技术的发展不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政治稳定。

数字技术:潜力、挑战与媒体责任的平衡

在谈到虚拟主播和数字记者的角色时,沈浩预见它们在提高新闻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强互动性方面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并且这项技术在不断发展中,越来越平民化、低成本,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它,使用它。然而,他也警示我们关注技术背后可能带来的伦理和真实性问题,强调在探索技术边界的同时,也要确保媒体的公信力和责任感。

亲切寄语:拥抱新技术

沈浩寄语新传毕业生:“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且不断迭代的时期,首要的是,各位应持续不断地学习并吸纳新知识。其次,新传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跨学科能力,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的硬核技术,最后,全力拥抱AIGC技术,不仅要接触,更要熟练运用,使之成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工具。我勉励所有毕业生,要敏锐感知时代变化,主动融入技术进步的浪潮,以开放的心态和不懈的学习精神,开创传媒领域的新篇章。”

沈浩的演讲不仅展现了他对传媒行业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也透露出对教育改革的深切期待。在他看来,培养新一代新闻传播人才,既要掌握技术硬实力,又要具备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并引领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沈浩的见解描绘了一幅既充满挑战又饱含机遇的智能媒体发展蓝图,激励公众共同探索并塑造一个更加开放、多元、负责任的传媒未来。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京路1号

Copyright © 2020 Xijing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5002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