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成效,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不断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传媒人才。12月17日,传媒学院在1213教室组织召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答辩。大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发展科科长吴玺、综合素质教育专员张萍、校团委孙恩慧、传媒学院学生科孙海峰及各辅导员、各班级团支书参加。
此次答辩按年级划分,按专业组队进行逐一汇报展示。各组代表充分结合专业特色,聚焦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通过总结分析、数据对比、特色活动、成果经验分享、存在问题与下步工作举措等环节进行展示,以详实的数据和多样的活动展现本学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的育人成效。
答辩汇报结束后,吴玺从思想认知、价值认同、特色亮点、成果成效上对学院综合素质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讲到,传媒学院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有成果、有思考、有探索,各项活动专业特色鲜明,融合度高,活动内容丰富,学生参与积极,成果成效明显。并鼓励同学们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总结凝练特色做法和经验成果,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二课活动。
张萍、孙恩慧对学院切实做好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并从落实“价值引领,优势成长”学生发展理念出发,不仅要协同服务于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更要鼓励同学们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培养兴趣爱好,通过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努力成为不服输的“千面英雄”。同时,鼓励同学们继续结合专业知识和地方特色文化,拓展校外第二课堂活动方式,并将班主任工作融入到第二课堂育人的协同体系之中,实现课堂融合、榜样引领,充分体现体现专业特色。
最后,孙海峰进行总结,并针对当前传媒学院第二课堂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各班级学生对“五育”的认知教育,明确五育模块的区别与联系;二是要继续提升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度,结合专业特色和亮点,不断拓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新路径;三是要加强第二课堂帮扶措施,通过成绩预警、小组帮扶、党员先锋引领,辅导员谈心谈话等方式切实帮助困难学生达成综合素质教育目标。
此次综合素质教育学期答辩,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经验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这既是一次总结,也是一次提升。高校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需要不断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协同,实现优势互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思想素质等方面同步提升。传媒学院将以此次答辩为新起点,持续推动落实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活动特色化、亮点化、成效化,不断探索与创新新举措、新方法、新路径,深度推进五育融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