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招牛马,我们是来寻找项目合伙人的!”4月15日,传媒学院《融合新闻报道》课程迎来产教融合新突破。知名企业携真实项目走进课堂,以“项目合伙人”模式招募学生团队,让200余名2022级传媒学子在实战中锤炼全媒体技能。
一、企业简介:
《党报头条》,作为中国报业融媒体的核心力量,担当着全国党报党刊集群宣传的重任,在党媒信息客户端中影响力卓著,稳居全域头条。自积极响应媒体融合号召以来,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目前,其着力打造小红书陕西地区特色新媒体矩阵,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广泛、更鲜活。自2018 年起,《党报头条》主创团队便成为西梅的核心校企合作团队,携手共进,不断探索媒体发展新路径。
二、企业导师:
1.资深红薯MCN总监:贺艳龙

深耕行业多年,主导孵化超8个百万级粉丝账号,操盘千万级流量项目30多个,擅长从0到1构建内容生态与达人商业化路径,助力品牌与达人双向成长,负责机构业务运营和发展。
2.红薯视频抖音运营负责人:刘一典
传媒学院网媒专业“嫡系学姐”,毕业至今主导打造10+个百万粉级抖音IP,操盘现象级爆款内容播放量超5亿,擅长平台算法优化+流量裂变增长,精通从账号定位、内容矩阵搭建到商业化变现的全链路运营。

3.小红书达人:李佳琦(账号搜索“王大可”)


小红书新锐达人,手握15万粉丝,凭借对潮流趋势的敏锐捕捉,打造出一系列爆款笔记,多篇点赞破万。擅长从生活细节挖掘创意,无论是时尚穿搭、美妆好物,还是生活方式分享,都能精准击中用户喜好,实现高效种草与流量裂变。
三、企业项目:四大媒体项目整合
上述三位行业精英带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前沿的行业视角走进校园,通过四个项目深度参与学院的产教融合实践,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项目一:多元视角虚拟IP 塑造与运营
该项目负责人贺艳龙在课堂上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向学生们详细讲解如何从0 到 1 构建内容生态,以及如何助力达人实现商业化。他通过分享实际案例,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品牌与达人双向成长的路径,为学生们在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并给出了此次合伙人招募的要求:
•项目核心:打造基于任意人物、视角的独特虚拟IP。从形象设计到性格塑造,全方位构建能引发广泛共鸣的虚拟角色。通过整合各类媒体平台资源,进行持续内容输出与粉丝运营,实现虚拟 IP 的商业价值转化。
•关键步骤:
a. 市场调研与定位,确定目标受众与IP 独特视角。
b. 完成IP 形象设计(包括外貌、声音等)及性格设定。
c. 制定内容创作计划,涵盖图文、视频等多形式内容。
d. 搭建并运营多平台账号,进行粉丝互动与社群管理。

项目二:爆款视频创意策划与执行
刘一典,作为传媒学院网媒专业的“嫡系学姐”,成绩斐然,在“抖音平台运营与爆款打造” 项目中,刘一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学生们传授平台算法优化和流量裂变增长的技巧。从账号定位、内容矩阵搭建到商业化变现的全链路运营,她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与指导,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到行业一线的运营思路和方法:
•项目核心:策划具有爆火潜力的视频内容。深入研究当下热门趋势与受众喜好,挖掘新颖创意点,通过精心的拍摄脚本撰写、拍摄团队组建、后期剪辑制作,打造出能在社交媒体平台迅速传播的优质视频作品。
•关键步骤:
a. 热点追踪与创意挖掘,形成视频创意概念。
b. 撰写详细拍摄脚本,明确镜头语言与叙事结构。
c. 完成拍摄筹备,包括设备、场地、演员等。
d. 进行专业后期剪辑,添加特效、配乐等元素。
e. 制定发布策略,选择合适平台与发布时间。

项目三:个性化账号规划与数据增长
小红书达人李佳琦(账号“王大可”)虽相对年轻,但在小红书平台已手握 15 万粉丝,打造了诸多爆款笔记。他负责的 “小红书内容创作与粉丝增长” 项目,聚焦于小红书平台的内容创作技巧。通过分享如何从生活细节挖掘创意,以及如何精准把握用户喜好实现高效种草与流量裂变,让学生们对小红书这一热门平台的运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项目核心:依据个人或品牌特点,制定全面的账号规划方案,从账号定位、内容策略到粉丝增长、数据优化,实现账号的可持续发展与影响力提升。
•关键步骤:
a. 分析账号现状与目标,明确账号定位与价值主张。
b. 制定长期内容规划,确保内容的连贯性与吸引力。
c. 设计粉丝增长策略,如合作推广、互动活动等。
d. 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反馈优化账号运营。

项目四:跨平台新媒体项目实战
在以上项目的基础上,三位导师还共同参与了“跨平台新媒体项目实战” 项目。在该项目中,学生们将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实际企业项目为依托,进行跨平台的新媒体运营实践。从前期的项目策划,到内容的创作与发布,再到后期的数据监测与分析,学生们将全程参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

项目核心:为拥有各类天赋(拍摄、剪辑、绘画、创意构思、自我展示等)的个人或团队,打造专属的媒体展示项目。通过创意策划,将天赋以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呈现,吸引受众关注,实现天赋的价值传播。
•关键步骤:
a. 深入挖掘天赋特点,确定展示主题与方向。
b. 策划媒体呈现形式,如短视频系列、直播展示、艺术作品集等。
c. 组织拍摄、创作等工作,完成内容制作。
d. 利用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提升项目曝光度。
学院课程负责人刘萍老师介绍,此次引入的4个真实项目涵盖短视频运营、新媒体矩阵搭建等前沿领域,学生将以合伙人身份参与项目全流程。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不仅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标准,更打通了从课堂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企业导师纷纷表示,优秀团队将获得实习直通车及项目分红机会。这场教学改革,正重新定义传媒人才的培养方式。

《融合新闻报道》作为学校首批产教融合立项课程,在深化校企合作上成果显著。校企双方在多个维度协同发力,共建共享,构建了“双师引领+项目驱动”的特色培养模式。企业不断为课程输送当下热点新媒体项目,课程团队90%是双师型教师,均持专业媒体记者证,另一课程负责人马佳荔晨为课程带来深厚行业经验。团队与企业围绕教学内容深度合作。此前,西安报业集团的新媒体项目多次进课堂,此次党报头条的贺艳龙、刘一典、李佳琦(账号“王大可”)三位企业导师进课堂,参与四个项目,推动产教融合再上新高度。
这些举措让《融合新闻报道》课程更好地满足产业需求,为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探索出有效路径。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前沿知识、参与实践,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未来,相信该课程将在产教融合道路上继续前行,培育更多优秀传媒人才,助力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