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下午,由中共长安区委宣传部、西京学院及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主办,传媒学院承办的“柳青文化大讲堂”在工程舫报告厅隆重开坛。柳青文化系列讲座第一讲以“穿越时代的精神坐标——柳青《创业史》传播的时代价值”为主题,特邀主讲人梁宝毓教授深入解读柳青思想及《创业史》的文化价值及当代传播意义。讲座由张西静院长主持,特邀嘉宾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刑小利、著名作家刘朕咏对“柳青文化大讲堂”开讲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200多名传媒学子老师聆听了这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院长代表主办方向在场师生和嘉宾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柳青文化大讲堂的创办初衷与未来规划,她说“柳青文化大讲堂”是对扎根神禾原14年,创作出著名文学史诗级小说《创业史》的著名作家柳青先生的文化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行动,是传媒学院文化铸魂价值塑造的创新之举。随后,学院给刑小利会长与作家刘朕咏颁发了“柳青文化大讲堂学术指导兼客座教授”聘书,标志着二位柳青研究专家正式加入了大讲堂专家团队。

梁宝毓教授在讲座中以柳青的生平与创作为线索,系统梳理了《创业史》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就及其深远影响。他指出,柳青不仅是我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更是一位真正“扎根人民、书写人民”的人民作家。通过深入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与叙事结构,梁教授强调,柳青的创作方法对当下社会价值、文学创作、新闻传播、文化建设等领域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讲座特别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精神的高度评价,以及多位文学名家如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等对柳青的推崇与继承。梁教授指出,柳青的写作态度与人生选择,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精神范式,对抗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在新闻传播层面,梁教授强调,柳青“沉浸式扎根”的创作方式对当前新闻业具有重要镜鉴意义。他呼吁新闻工作者摒弃“悬浮式采访”,践行“深度在场”,坚守新闻的真实性与人民性,真正成为“时代的记录者与人民的代言人”。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立意高远,现场观众反响热烈。在互动环节,多位师生就柳青精神的当代转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创新发展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听众对柳青与《创业史》的理解,也为“柳青文化大讲堂”后续系列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学术与舆论基础。未来,大讲堂将继续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围绕柳青精神、现实主义文学、文化自信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助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